7月14日,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青衿润心行”社会实践队前往中铁四局第六分公司开展专业认知与心理韧性培养实践活动。本次活动通过沉浸式企业参观、深度座谈交流、项目实地考察等环节,不仅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建筑行业前沿发展,更着重培养了未来工程师必备的心理韧性素质。
触摸企业发展脉络
实践队的第一站是中铁四局第六分公司总部。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队员们首先走进了公司展厅。展厅内,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一份份详实的史料文献,清晰地勾勒出公司从成立初期的艰苦创业到如今成为行业标杆的发展历程。“公司成立于上世纪 50 年代,最初只是一支小型工程队,凭借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一步步参与到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 讲解员介绍道。队员们从一幅幅记录重大工程节点的老照片中,读懂了建筑人特有的心理韧性。
在 “先进风采展示区”,队员们驻足良久。这里展示了公司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事迹,有扎根一线数十年、攻克多项技术难题的老工程师,也有勇于创新、为公司带来多项专利的青年技术骨干。旁边的 “集体荣誉墙” 上,“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优质工程奖” 等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企业的实力与担当。
随后,队员们了解了公司的发展转型之路。从传统的铁路、公路建设,到如今涉足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工程、绿色建筑等多个领域,公司的转型步伐坚定而稳健。“随着时代发展,我们不断调整业务结构,加大对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投入,就是为了在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卜部长说道。
在员工文化活动区,队员们被墙上展示的画作和书法作品吸引。这些作品均出自公司员工之手,或描绘工程建设的壮阔场景,或书写对企业的深厚情感,展现了员工们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多样的兴趣爱好。“没想到平时严谨务实的工程师们,还有这样细腻的艺术情怀,更可以看到我们建筑人面对挫折时的强大心理复原力” 实践队队员小李感慨道。
座谈交流揭示成长密码
参观结束后,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在公司会议室举行。人力资源部部长以及几位优秀青年员工代表与实践队队员们面对面交流。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学习,总经理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专业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课堂上学习的力学原理、结构设计等知识,是工程建设的基础,但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需要我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他鼓励队员们在学习中多思考、多实践,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在就业问题方面,人力资源部部长详细介绍了行业现状和公司的招聘标准。“目前建筑行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较大,除了扎实的专业功底,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也很重要。” 他建议队员们在校期间多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项目,丰富自己的履历。
几位青年员工代表则分享了自己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经历,解答了队员们关于职业发展路径、工作压力调节等方面的疑问。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队员们踊跃提问,明白了遇到困难不能退缩的重要性,收获满满。
项目现场见证新技术
下午,实践队前往沣名苑项目部进行实地参观考察。沣名苑项目是公司近年来的重点项目,也是集绿色建筑、智能建造于一体的示范工程。
在项目现场,项目经理带领队员们参观了施工现场和样板间。“这个项目应用了多项新技术,比如 BIM 技术全程参与设计与施工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装配式建筑构件的使用,减少了现场施工污染,也缩短了工期。” 他指着正在作业的智能塔吊介绍道,“这台塔吊配备了智能监控系统,能实时监测作业状态,保障施工安全。同时,我们的员工也要学习如何在压力环境下保持冷静判断。”
在项目的 “优秀员工墙” 前,项目经理讲述了墙上每位员工的故事。他们中有坚守岗位、确保工程质量的质检员,有精益求精、不断优化施工方案的技术员……“这些优秀员工身上体现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是我们项目顺利推进的保障。”
实践队队员们一边认真聆听,一边记录要点,并不时与项目工作人员交流探讨。让同学们认识到优秀工程师既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本领,更要锻造强大的心理素质。“看到前辈们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专业定力,我们对未来职业挑战有了更从容的心态准备。” 队员说道。
此次中铁四局第六分公司之行创新性地将专业认知与心理素质培养相结合,通过真实职场情境的沉浸式体验,帮助青年学子在认识行业的同时,筑牢职业发展的心理基石。实践队后续还将开展"建筑人心理韧性"专题调研,进一步深化实践成果。
文字:崔永亮
图片:秦亚敏,刘思思
指导老师:秦亚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专业+心理”双提升:西安工业大学“青衿润心行”实践队赴中铁四局开展专业认知与心理韧性培养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