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黄金行业龙头企业中金黄金(600489.SH)遭遇“黑色星期一”。公司股价在开盘后单边下挫,最终收跌7.2%,市值一日之内蒸发34亿元。此次暴跌的直接导火索是其全资子公司——中原冶炼厂因环保违规被生态环境部重罚,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指向公司治理与风险控制的长期漏洞。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在ESG(环境、社会与治理)投资理念日益盛行的背景下,此类事件或对中金黄金的估值体系造成持续性冲击。
环保罚单引爆市场情绪:子公司被指“顶风作案”
根据生态环境部10月15日发布的通报,中金黄金旗下中原冶炼厂因存在“废水超标排放”“危险废物管理不规范”等四项严重环境违法行为,被处以2800万元罚款,并责令停产整治。值得注意的是,该厂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是中原地区最大的黄金冶炼基地,年处理金精矿超150万吨,占中金黄金总产能的40%以上。
“此次处罚金额虽仅占公司2023年净利润的1.2%,但停产整治将直接影响四季度黄金产量,进而拖累全年业绩。”中信证券金属行业分析师李翔表示。更令投资者担忧的是,中原冶炼厂并非首次触碰环保红线——2021年该厂就曾因“大气污染物排放超标”被当地环保部门处罚120万元。
管理漏洞浮出水面:集团管控失效还是子公司“独断专行”?
面对子公司连续违规,中金黄金的母公司中国黄金集团被推上风口浪尖。公开资料显示,中国黄金集团持有中金黄金50.34%股份,为其绝对控股股东。然而,在集团官网“社会责任”栏目中,中金黄金曾多次强调“构建全产业链环保管理体系”,并承诺“零容忍环境违法”。
“子公司屡罚屡犯,暴露出集团层面环保制度形同虚设,或存在内部利益输送、监管流于形式等问题。”北京某环保组织负责人王琳指出。对此,中金黄金在10月16日发布的公告中辩称,已对中原冶炼厂管理层进行问责,并启动全面自查整改,但未回应集团管控责任的具体界定。
市场用脚投票:ESG评级下调或引发连锁反应
资本市场的反应远不止于股价暴跌。10月17日,国际ESG评级机构MSCI将中金黄金的ESG评级从“BB”下调至“B”,并特别标注“环境风险管理存在重大缺陷”。与此同时,多家公募基金宣布调低中金黄金的持仓比例,其中某百亿级新能源主题基金更是直接清仓。
“在‘双碳’目标下,黄金行业的环保成本将持续上升,中金黄金若不能彻底整改,未来可能面临融资成本上升、项目审批受阻等连锁风险。”兴业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宇提醒。数据显示,中金黄金2023年环保投入为3.2亿元,仅占营业收入的0.8%,显著低于同行紫金矿业(1.5%)和山东黄金(1.2%)。
行业警示:黄金企业如何平衡“金山”与“青山”?
中金黄金的困境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环保政策趋严,国内黄金行业已发生多起类似事件:2022年,山东招远金矿因尾矿库泄漏被罚1.2亿元;2023年,紫金矿业海外子公司因社区冲突导致项目停摆。
“黄金企业必须摒弃‘重产量、轻环保’的粗放发展模式,将ESG理念融入战略顶层设计。”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崔琳建议,可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全流程环保监控,并建立与社区、政府的常态化沟通机制。
截至发稿,中金黄金尚未公布中原冶炼厂的复产时间表。在市值蒸发与信任危机的双重压力下,这家黄金巨头能否真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承诺,市场正拭目以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中金黄金市值单日蒸发34亿:子公司环保违规受罚暴露管理隐忧,市场用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