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至23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的第二届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南北论坛在贵阳与呼和浩特同步举行。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实施元年,来自全国高校的近200名学工骨干,在线上和线下开启了一场关于思政育人的深度碰撞。论坛聚焦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通过主题报告、实践研讨、能力竞赛三大模块,探索AI时代辅导员核心素养重构路径,为全国学工骨干提供了深度交流平台。
贵阳会场:数智赋能驱动辅导员角色升级
7月20日的贵阳会场,贵州大学“溪山芳林”学生发展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李云致欢迎辞。开幕报告中,沈阳工业大学的李青山老师以《数智化赋能:AI时代辅导员核心素养重构》破题,深入探讨了AI时代辅导员的转型之路;江西理工大学的饶先发老师剖析了《辅导员领导力:卓越团队建设的管理模式创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尼加提·艾买提老师以《打造高校第四支队伍建设:思政育人共同体建构的理论与实践》为题,系统阐述了“思政育人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西南石油大学的伍晓芸老师分享了破解新媒体内容生产瓶颈,构建辅导员网络育人新生态的方法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郭海棠老师以“海棠工作室”为例,作为题为《从工具运用到体系构建:数智赋能辅导员工作室实践探索》的报告;南昌大学的胡邦宁老师聚焦“科研思维转化逻辑”,详细剖析了从“事务经验”到“学术成果”的转化逻辑,为辅导员学术成长提供了方法论。
贵州会场特别设置了结构化研讨与交流环节。李云、李青山、郭海棠、胡邦宁等几位专家级学工骨干,与参会者探讨工作室可持续发展策略,以及从“建”到“强”的创新路径,并在现场进行了答疑解惑。针对每一位提问者的案例,专家们从多个角度剖析与拆解,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呼和浩特会场:辅导员共话创新育人前沿
呼和浩特会场的开幕仪式上,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副处长李婧、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郭海清教授分别致辞。
西南科技大学的辛婷老师首先做了题为《育人为本——辅导员工作的创新与实践》的报告,以“子云圃”工作室为例,展示劳动育人创新实践;天津医科大学的郭琳老师从学校专业特色出发,呼吁“让生命教育回归思政工作本质”;山东科技大学的范俊峰老师提出了高校辅导员育人能力提升的“四维驱动模型”;吉林师范大学的赵东方老师创新性地探讨了《辅导员玩转AI的角色转换和网络思政深度思考》,解析AI赋能网络思政的底层逻辑;陕西科技大学的李萌老师分享了《系统化布局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区的米娜瓦尔·胡吉老师阐释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担当与使命。
首届主题班会大赛:以赛促练,锻造育人硬功夫
论坛期间,首届高校辅导员主题班会设计能力大赛决赛在呼和浩特擂响战鼓。40名从初赛脱颖而出的选手现场抽题,围绕“理想信念教育”“学业指导”“生涯规划”等命题展开限时说课,展示班会设计,凸显学情分析与成效预判。大赛最终评选出特等奖3名、一等奖5名,彰显“以赛促练”的实践价值,为思政教育落地课堂提供了新范式。
正如与会专家所言:“辅导员工作室不仅是‘练兵场’,更应是思政改革的‘种子基地’。”本次南北论坛以双城联动打破时空局限,为落实《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行动方案》提供创新样本,持续赋能高校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未来,“南北论坛”品牌将持续打造“工作室孵化器”“能力练兵场”“资源聚合平台”三维一体生态,深入挖掘学工力量,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南北共济,智启新程——2025第二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南北论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