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官网

智绘乡村新图景,数创振兴新篇章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背景下,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万家e诊”社会实践团队于2025年暑期赴芜湖市围山村,开展为期两周的科技实践专项行动。队伍依托学院信息技术学科优势,通过三大特色活动赋能基层治理、农业生产、民生服务等领域创新升级。

银龄护安康适老双护航

针对农村老年群体健康保障弱、防诈意识薄的双重痛点,团队创新开展“健康+安全”双轨服务,为老人筑牢数字时代的生活防线。

在健康守护方面,团队联合芜湖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科开展“关爱口腔,乐享晚年”活动。6月24日上午于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专题讲座,口腔科何逸洁主任用数据揭示现状: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缺牙率86%,但规范治疗率不足15%。她结合临床案例解读“80岁保有20颗健康牙”的目标,强调早期干预的重要性。随后,团队协助张医生开展免费检查并发放护牙用品。“以前看牙要坐一小时车去县城,现在家门口就能知道牙齿问题!”72岁的李奶奶拿着个性化护牙方案,难掩激动。活动累计为82位老人建立口腔健康档案,发放含氟牙膏、牙线等物资240余份。

图1 何医生开展讲解

在安全防护方面,团队聚焦养老诈骗与非法集资陷阱防范,于7月7日开展“科技反诈,青春同行”主题活动。实践团队将复杂诈骗套路转化为通俗语言,现场演示虚假养老项目识别、非法集资话术拆解等场景,手把手教居民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告知弋江区举报电话。除发放手册外,还设计养老诈骗防范知识问答、非法集资案例分析会等互动环节,村民主动分享受骗经历,团队结合专业分析给出防范建议,形成双向交流。活动当天发放《老年人防骗手册》120册,指导67位村民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科技惠民生服务织密网

围绕基层治理现代化与民生服务便利化,团队构建“办公提效-硬件修复-传播创新”三位一体的数字便民体系,让技术服务真正融入乡村日常。

在基层治理端,针对电脑操作慢、数据管理难等痛点,团队为围山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开展信息化专题培训。成员们通过PPT授课与实操演示,普及Word文档编辑、Excel数据计算、PPT动画设置及AI应用等实用技能,并针对电子办公、数据统计需求,设计课程并分知识点录制线上教学视频。队长李国强、副队长叶志奇结合村级事务案例现场模拟操作,将技术融入实际场景。培训后工作人员反馈:“过去核对低保名单要半天,现在用筛选功能几分钟搞定!”团队还设计了集成常用办公快捷键与AI工具操作指南的硅胶鼠标垫,首批已发放至村委会工位。

图2 队长李国强讲解ppt

在民生服务端,联合物电学院“社区科技站”义务维修团队,在围山村开展“青春注智赋能乡村,技术服务助力基层”便民服务活动。指导教师徐琳表示:“不仅要修好,更要让群众用得安心。”活动紧扣地区需求,计信学院为村干部提供电脑维护,物电学院面向村民开展家电义务维修。活动设“免费电脑维修”“家电义务检修”两个服务点,经村委会宣传,村民携电风扇、电饭煲等电器送修,村干部提出办公设备维修需求。团队分工协作,集中处理电脑卡顿、系统故障等问题,完成多台办公电脑检修优化,提升村委会办公效率。

智农启新篇·耕种向未来

在中科感知集团打造的“芜人农场”示范基地,团队见证了科技如何重塑传统农业的面貌。

300亩智慧农田里,四旋翼无人机正执行植保作业,5分钟完成百亩农田扫描,实时回传作物长势、病虫害及土壤墒情数据。“过去凭经验,如今靠数据”,技术负责人介绍着中控大屏上AI系统分析无人机数据后生成的农事建议。团队成员边听边记,直观感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农业场景的应用,将课堂理论与技术落地结合,深化了专业认知。

图3 团队成员参观芜人农场

播种区里,无人驾驶播种机沿北斗导航路线精准作业,厘米级定位将传统行距误差从10厘米缩小至2厘米。技术人员介绍,智能农机已实现开沟、播种、覆土全流程自动化作业,种子用量较传统方式节省20%。更令人惊叹的是,管理数百亩农田的核心团队仅需3~5人。农场负责人透露,团队正试验无人拖拉机、智能灌溉系统等设备,未来将推动“从种到收全无人化”目标的实现。通过与技术人员的交流,成员们深切体会到,现代农业离不开跨学科协作——编程控制农机、数据分析优化生产、物联网感知环境,每一项技术突破都在重塑传统农业形态。未来从业者既要精通本专业,更须具备跨界融合能力,才能驾驭科技赋能的现代农业。

当青春遇上乡村振兴,当代码遇见绿水青山,迸发出的是改变乡村的力量。“万家e诊”团队用数字技术在围山村写下生动注脚。这些播撒在田埂间的科技火种,终将绽放成照亮乡村振兴的数字繁花。队长李国强表示:“我们不仅带去了技术,更带回了泥土的温度。期待不久的将来,围山村这片土地能结出更甜美的数字果实。”(朱奕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智绘乡村新图景,数创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