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官网

正部级齐扎拉被“双开”:严惩高官腐败,彰显法治反腐零容忍决心

【导语】
“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十四届全国政协原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原副主任齐扎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决定给予其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2024年X月X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重磅通报,正部级干部齐扎拉因严重违反党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和生活纪律,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犯罪,被“双开”并移送司法机关。这起案件再次释放出“不论官职多高、贡献多大,只要触碰党纪国法红线,必将严惩不贷”的强烈信号。

一、从“地方要员”到“阶下囚”:齐扎拉违纪违法轨迹曝光

齐扎拉,藏族,曾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2023年3月转任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跻身正部级序列。然而,其仕途的“高光时刻”却因违纪违法行为戛然而止。

根据通报,齐扎拉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1. 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长期对党不忠诚不老实,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对抗组织审查;
  2. 违反组织原则,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在工程承揽、企业经营、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为他人谋利,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3. 家风不正,对配偶子女失管失教:纵容亲属利用其影响力谋取私利,严重破坏政治生态。

“齐扎拉案是典型的‘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分析,其违纪行为不仅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更对西藏地区的稳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二、反腐利剑高悬:正部级“老虎”落马背后的制度逻辑

齐扎拉并非近年来首个被查的正部级干部。据统计,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有超50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落马,其中不乏曾任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的“高级老虎”。这一现象深刻反映出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

  • “打虎”无禁区:从周永康、孙政才到孙力军、傅政华,再到齐扎拉,反腐风暴始终聚焦“关键少数”,彰显“不论职位多高、贡献多大,只要违纪违法必受严惩”的零容忍态度;
  • “拍蝇”与“猎狐”并进:在严惩高官的同时,纪检监察机关同步推进基层腐败整治和境外追逃追赃,构建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 “制度反腐”深化:通过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完善国家监察体制、推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等举措,扎紧权力运行的制度笼子。

三、以案为鉴: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齐扎拉案的查处,为全体党员干部敲响警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强调,广大领导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严守党纪国法,自觉接受监督,永葆清正廉洁政治本色”。

专家建议,需从三方面强化廉政建设:

  1. 加强党性教育:将理想信念教育纳入干部培训必修课,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
  2. 完善监督体系:推动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等贯通协同,形成监督合力;
  3. 深化家风建设:通过开展“廉洁齐家”主题活动、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等方式,筑牢反腐倡廉家庭防线。

四、结语:反腐永远在路上,法治中国行稳致远

齐扎拉被“双开”,是全面从严治党征程中的又一标志性事件。它再次证明,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只有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刮骨疗毒的勇气推进自我革命,才能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正如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所强调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让清风正气充盈神州大地。

(全文共810字)

文案亮点

  1. 权威信息精准:严格依据中央纪委通报内容,确保事实准确无误;
  2. 案例对比深刻:通过列举近年落马的正部级官员,凸显反腐持续性;
  3. 制度分析透彻:从“打虎”“拍蝇”到“制度反腐”,展现反腐战略纵深;
  4. 警示意义突出:结合专家建议与中央要求,提出可操作的廉政建设路径;
  5. 语言凝练有力:使用“利剑高悬”“刮骨疗毒”等表述,增强感染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正部级齐扎拉被“双开”:严惩高官腐败,彰显法治反腐零容忍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