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官网

三大运营商表态:精简套餐 资费透明,重塑通信行业服务生态

2025年7月21日至22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相继宣布推进行风纠风专项行动,针对用户长期诟病“套餐种类繁杂、资费不透明、退订难”等问题,提出“精简套餐、透明消费”的改革承诺。此次行动响应工信部2025年工作部署,旨在通过服务升级重塑行业生态,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套餐瘦身:从“眼花缭乱”到“一目了然”

中国移动在7月21日的发布会上推出“透明消费十项承诺”,明确要求精简套餐种类,未来在售套餐数量将压减30%以上。同时,针对用户反映强烈的“退订难”问题,中国移动承诺“无合约约定变更条件的套餐,48小时内办结”,并开通线上“一键退订”功能,覆盖90%以上增值业务。

中国联通在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将全面梳理现有资费方案,淘汰低效套餐400余个,资费公示分类从原有的12类精简至5类,重点标注流量、语音、短信等核心权益,确保用户“30秒内看懂套餐内容”。此外,业务协议关键条款(如合约期、违约金)将采用加黑加粗字体,并强制要求用户二次确认。

中国电信则提出“未公示套餐不销售”原则,要求所有在售套餐必须通过省级通信管理局备案,并在官网、营业厅同步公示资费标准、限速规则等细节。针对新老用户“同权”问题,中国电信明确禁止“老用户不得转新套餐”等霸王条款,推动存量用户资费与新用户拉齐。

透明消费:从“糊涂账”到“明白单”

为解决“资费不透明”痛点,三大运营商均推出主动提醒服务。中国移动用户办理业务后,将收到包含资费明细、生效时间等信息的告知短信;中国联通上线“资费计算器”,用户输入使用习惯即可自动匹配最优套餐;中国电信则针对流量超量、套餐外收费等场景,设置“双封顶”机制(月费用不超过500元、月流量不超过100GB),避免用户遭遇“天价账单”。

此外,三大运营商同步开放“消费溯源”功能。用户可通过APP查询近12个月的账单明细,包括每一笔增值业务扣费来源、每一兆流量的使用场景。中国移动还试点推出“AI资费分析师”,根据用户消费习惯生成个性化降费建议,目前已帮助超200万用户节省话费支出。

行业回应:消费者权益保护是“民心工程”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王振宇在7月21日的发布会上指出:“通信服务是民生刚需,运营商的改革举措体现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优先’的转型。”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5年5月末,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达18.07亿户,宽带用户6.82亿户,服务质量直接影响超半数国民的获得感。

此次改革亦与中央巡视整改要求一脉相承。2020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曾通报三大运营商存在“套餐复杂、用户难选择”等问题,此后运营商持续推进整改。截至2025年6月,全国累计精简套餐超5600个,用户投诉率同比下降42%,行业口碑显著回升。

记者观察:从“被动整改”到“主动革新”

三大运营商的此次行动,标志着通信行业从“价格战”转向“服务战”的竞争逻辑转变。当5G时代用户需求日益多元化,唯有以透明资费、精简套餐降低选择成本,才能真正赢得市场信任。正如中国移动负责人所言:“用户的‘明白消费’,才是运营商的‘长久生意’。”

目前,三大运营商已开通“服务监督专线”,接受用户对套餐资费、业务办理的实时投诉。这场以“透明”为关键词的行业革新,或将为中国18亿移动用户带来更清爽的通信体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三大运营商表态:精简套餐 资费透明,重塑通信行业服务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