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官网

“法治蒲公英”扎根旬邑乡土:培华学子携手公益协会共育普法新生态

西安培华学院法学院“明法·夏日”实践队于2025年7月深入旬邑县,与旬邑县蒲公英爱心公益协会秘书长何晓敏、常务副会长任华杰、副会长门阿婷展开深度对话,并正式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此次校地联手,旨在以专业法治力量赋能基层志愿服务,探索普法宣传扎根乡土新路径,为旬邑法治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需求牵引:公益实践中浮现法治渴求

采访中,蒲公英爱心公益志愿者协会秘书长何晓敏坦言,在长期服务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群体的过程中,诸多“未被满足的需求”逐渐浮现。“许多老人对新型诈骗手段毫无防备,一些务工父母迫切想了解如何远程保障留守孩子的权益,普通居民面对邻里或消费纠纷常感无助。”这些真实痛点,指向基层对法律知识的迫切需求。尽管协会此前未专设普法项目,但丰富的社区服务经验与深入群体的信任基础,使其对融入法治元素、升级服务内涵表达了强烈意愿。

品牌愿景:优势互补培育乡村“法律明白人”

双方共同擘画的“法治蒲公英”品牌,目标清晰——打造一个扎根旬邑、辐射乡村、可持续且有感召力的普法志愿品牌。合作初期将聚焦留守儿童家庭权益保护、老年人防诈骗及社区常见纠纷化解三大领域。运作上采取“高校研发内容+协会落地执行+志愿者联合培训”模式,确保专业性与本土化有机结合。

基于扎实的访谈调研,双方明确了合作基石。蒲公英协会深耕旬邑多年,其成熟的志愿者网络、高效的社区动员能力及与服务对象建立的深厚情感纽带,为普法提供了可贵的“接口”与信任基础。蒲公英协会表示,亟需培华团队在“法律知识转化、讲师培训、典型案例梳理及项目策划”上提供坚实支撑;协会则将全力投入其覆盖城乡的志愿者团队、成熟的活动组织体系及深入人心的公益品牌影响力。实践队员将定期驻点旬邑,实现普法行动常态化。

此次培华法学院与旬邑蒲公英协会的“破壁”合作,不仅是高校智力资源精准下沉服务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更是探索法治力量与民间公益组织有机融合、激活乡村普法内生动力的创新范式。当高校的“法治星火”遇见公益组织的“乡土根系”,“法治蒲公英”在旬邑的茁壮成长,正悄然织就一张更具温度与实效的基层法治网络,为乡村振兴的法治基石添上坚实一砖。

供稿:许煜昕

供图:徐晨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法治蒲公英”扎根旬邑乡土:培华学子携手公益协会共育普法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