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国之大计,承载着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石。近日,“归巢筑梦”大学生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罗市镇禾家村,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服务地方发展精准对接,以大数据模型赋能返乡民工再就业为关键抓手,为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
7月19日,邵阳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三下乡”调研小组走进邵阳县罗市镇禾家村,围绕“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开展专项调研,通过实地走访与集中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剖析就业难题背后的成因,为精准施策助力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清晨的禾家村,稻田泛着金黄,调研小组的同学们踏着晨光走进村落。根据前期摸排,禾家村近年来有不少农民工因家庭、年龄等原因返乡,但受技能单一、本地岗位有限等因素影响,部分人面临就业困境。上午,队员们分成两组,带着精心设计的问卷深入村民家中,重点走访有返乡就业困难的家庭。“您之前在外地做什么工作?回来后找工作时遇到了哪些难处?”在村民覃勇家,队员们耐心询问。覃勇说,自己在东莞打了十年工,因母亲生病返乡,想找份离家近的活,却因没技术、年龄偏大屡屡碰壁。走访中,队员们详细记录受访者的年龄、技能特长、求职意向、面临的具体困难等信息,尤其关注技能与岗位不匹配、本地就业渠道少、灵活就业保障不足等突出问题。从村头到村尾,同学们的笔记本上记满了朴实的诉求,也刻下了对乡村就业现状的深刻认知。
午后,村委会会议室里气氛热烈,8位具有代表性的返乡农民工受邀参加深度访谈。他们中,有因照顾孩子放弃外出的年轻母亲,有身体欠佳难以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中年人,也有想返乡创业却缺乏启动资金的青年。面对大家的倾诉,队员们一边认真记录,一边就当地就业扶持政策、技能培训资源等细节进一步追问,力求全面掌握问题的症结所在。
此次调研不仅系统收集了谷洲村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的一手资料,更通过面对面交流,厘清了个人技能短板、本地产业支撑不足、政策信息不对称等多重制约因素。调研小组负责人表示,将尽快梳理调研数据,形成包含问题分析、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帮助优化就业服务、开展定向培训、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参考,用青春智慧助力破解乡村就业难题。
作者:李正文 谢佳乐 游淞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青春筑渠架桥 返乡就业路宽——“归巢筑梦”团队助力罗市镇禾家村端稳农民工“就业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