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官网

湿地寻绿韵,乡村谱振兴

7月12日至13日,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衿绿行,鹿鸣潮生”团队走进盐城,以“践行‘两山’理念,绘就生态新篇”为主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从湿地博物馆到乡村田野,他们用脚步丈量生态保护实践之路,用观察记录乡村振兴的鲜活故事,在黄海之滨的土地上,探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地生根的生动轨迹。

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内,60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系统呈现着盐城湿地的生态密码。这座由火车站旧址改造的现代化场馆,以“东方湿地 候鸟家园”为主题,设“国际湿地城”“黄海生态区”等5个常设展厅。3000余件馆藏标本中,鸟类、鱼类、植物等标本品类丰富,丹顶鹤标本的羽毛纹路清晰可辨,直观展现出黄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数字沙盘、全息展演系统等交互项目,让团队成员沉浸式体验到湿地潮汐变化与候鸟迁徙的动态场景。这些画面生动诠释了盐城湿地从守护到焕新的艰辛,也让团队成员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湿地保护中的实践意义有了更具体的认知。

图为团队成员听讲解员介绍鸟类模型。郁文梦 供图

大丰经济开发区同圣村的党群服务中心里,村党支部书记朱书记与团队成员围绕乡村振兴展开交流。“我们村跟着区里的‘六种经济模式’走,重点做手工经济,村民农闲时加工锁芯,一天能挣百八十块。”这使得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图为团队成员与同圣村朱书记交流。郁文梦 供图

行走在同圣村,硬化后的道路平整干净,两侧的绿化带花草错落有致,家家户户门前的小菜园既整洁又透着生活气息。“以前是土路,下雨就泥泞,现在路好、环境好,村民住着舒坦,厂家来考察也更放心。”朱书记说,环境改善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图为团队成员观察同圣村农作物。郁文梦 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交流中,朱书记对我们思政专业大学生提出殷切期望:“乡村振兴盼着有知识、有想法的年轻人。你们能把理论用到村里的发展上,就是帮大忙。”这番话让团队成员深切体会到,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的发展,更是人才与土地的深度联结。

走进恒北村,千亩梨园连成片,青瓦白墙的民居掩映在绿荫中,空气中飘着酥梨的清甜。在“映象恒北”展厅,讲解员指着一组老照片介绍了恒北村的“三朵花”——盐花、棉花、梨花,这三朵洁白的花时恒北村发展的标志性印记。近年来,恒北村围绕“梨园风光、生态宜居、乡村旅游”的发展定位,以农文旅融合为主抓手,走出了一条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绿色发展、富民强村之路,形成了“真的梨不开你”全产业链发展。恒北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真的梨不开你”的品牌口号也越来越响亮。

图为团队成员在“映象恒北”展厅参观。蒋妙妍 供图

此次盐城之行,团队成员不仅见证了湿地保护的生态成果,更看到了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从黄海湿地的守护者到同圣村的创业者,再到恒北村的种梨人,这些实践者用行动诠释着“两山”理念的深刻内涵。而对于江苏大学的实践团队来说,这段旅程既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更是一次青春与大地的对话——在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战场上,青年正以知识为笔,以实践为墨,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答卷。(通讯员 蒋妙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湿地寻绿韵,乡村谱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