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调查中,孩子读小学低年级 (1-3 年级) 的受访家长占 25.6%,小学高年级 (4-6 年级) 的占 41.8%,初中的占 24.4%,高中的占 8.2%。
调查显示,近三成受访家长 (29.4%) 表示孩子暑期平均每天使用手机超过 4 小时。具体来看,城市级别越低,孩子每天使用手机超 4 小时的比例越高。其中,一线城市为 22.4%,二线城市为 27.2%,三线城市为 32.4%,四线城市为 35.2%,五线及以下城市为 37.5%。
张强 (化名) 的孩子今年上初一,他感觉孩子假期用手机的时间明显增多,“一放假就放松了,手机一玩就是好几个小时,甚至吃饭的时候也放不下”。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一些未成年人假期沉迷手机,表面看是家庭生活不丰富,深层次的原因是孩子缺乏主动性、自主性,不会自己设定目标,也就没有自控力。
调查中,孩子暑期使用手机主要用于娱乐 (84.5%),其次是学习 (54.5%),排在第三的是社交 (48.1%)。具体到娱乐方式,刷短视频 (56.7%)、玩游戏 (50.7%)、看剧或电影 (48.1%)、听音乐 (40.1%) 和阅读网络小说 (30.2%) 位列前五。
在孩子的娱乐用途上,张强大为头疼,“短视频和游戏太容易上瘾了,而且孩子在上面接触的内容也很让人不放心”。
50.6% 受访家长认为孩子沉迷手机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成就感
在本次调查中,50.6% 的受访家长认为孩子沉迷手机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成就感。储朝晖分析,孩子沉迷手机,是因为他们在现实中缺乏主动创造的机会,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获得足够的成就感。他建议,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例如做饭、打扫卫生等,让孩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调查中,91.9% 的受访家长表示曾在暑假与孩子因手机使用问题产生矛盾。54.5% 的受访家长直言孩子关上房门独自在房间,家长难了解情况。
“我认为网络时代,使用手机这事不能、也不该给孩子‘堵死’,但要让他们学会健康用网。” 调查显示,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91.3% 的受访家长认同 “堵” 不如 “疏”。
张强特别认同这一观点,“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强制阻止可能引发逆反情绪,而且也不现实”。
那么,家长可以怎样引导孩子健康适度使用手机呢?调查中,69.9% 的受访家长建议与孩子商量确定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66.2% 的受访家长指出要以身作则,减少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的频率,64.9% 的受访家长建议家长多陪伴孩子,丰富家庭活动。
“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储朝晖指出,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手机使用规则,比如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使用手机的场景等,并且要严格执行。同时,家长要做好榜样,减少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多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
79.8% 受访家长期待充分利用校园资源扩大线下活动空间
调查中,79.8% 的受访家长期待充分利用校园资源,扩大线下活动空间。67.1% 的受访家长希望社区组织开展各类兴趣活动,丰富孩子假期生活。57.4% 的受访家长期待社会公共文化场馆增加青少年假期专场活动。
储朝晖认为,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体育比赛、艺术展览、科技创新活动等,吸引孩子参与,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同时,公共文化场馆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为孩子提供更多接触文化艺术、科学知识的机会,拓宽孩子的视野。
在储朝晖看来,解决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家庭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自主能力;学校要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社会要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孩子提供更多有益的活动和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孩子健康适度地使用手机,让手机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而非阻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引导孩子健康适度用手机,91.3% 受访家长认同 “堵” 不如 “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