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官网

法治在线丨网店 “发错货” 退款变刷单 这种新型骗局已有多人中招​

​在网络购物日益普及当下,一种新型骗局悄然滋生,不少消费者在不经意间陷入其中,遭受了财产损失。近期,多地频繁出现骗子伪装成商家,以 “发错货” 为借口,诱导消费者进行一系列操作,最终使退款演变成了刷单骗局。​
今年 6 月,河南的李女士就遭遇了这样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此前,李女士在网上花费 16 元购买了一瓶驱蚊液,到货后不久,便接到了自称商家客服的电话。对方表示发错了货,并告知李女士,只要按其提供的教程,下载指定软件并加入会员群,就能领取 28 元红包、一瓶驱蚊液以及一台知名品牌冷风机作为补偿。李女士在收到小额红包和小礼品后,逐渐放下了戒备,对对方的信任度也随之提升。​
进入会员群后,所谓的 “金牌导师” 开始引导李女士做广告投放任务。起初,李女士按照要求转发广告,每天都能获得几十元的收益,这让她尝到了甜头。几天后,“金牌导师” 建议李女士升级为代理,声称这样能赚更多钱,只要向 App 账户充值 502 元,就能返还 600 多元。不仅如此,对方还让李女士签订了一份保密协议,要求她对广告投放的信息严格保密,这进一步加深了李女士对这场 “生意” 的认同感。​
然而,随着操作的推进,“金牌导师” 告知李女士操作失误,账户被冻结,若要解冻账户,需再做一个 40000 元的任务。并且,对方称当前转账会被冻结,建议李女士通过购买黄金或者取现的方式进行充值完成任务。李女士信以为真,于 6 月 4 日下午按要求将钱准备好并拍照传给对方,满心期待着回款,却迟迟未能如愿。​
紧接着,“金牌导师” 又承诺李女士,只要再取出 12.5 万元交给前来取钱的人,就可以把之前投入的 4 万元一并返还,另外还会给她 16000 元的收益。就在李女士前往银行取钱时,反诈预警系统及时察觉了异常,警方迅速与李女士取得联系。经过民警耐心劝阻,李女士才如梦初醒,放弃了将钱交给骗子的念头。​
事实上,像李女士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在其他地区,也有不少消费者遭遇了类似的骗局。骗子们通常会在电商平台开设店铺,专门销售一些低价日用品,如 U 盘、小风扇、大米等。他们故意发错货或者寄送劣质商品,待消费者联系客服时,便以 “售后补偿” 为诱饵,引导消费者脱离平台,添加微信、QQ 或下载陌生 APP 进行沟通。随后,再以各种理由诱导消费者参与刷单、点赞、关注公众号等任务,并给予小额返利,让消费者放松警惕。当消费者逐渐加大投入后,骗子便以 “操作失误”“账户冻结” 等借口,要求消费者继续转账 “解冻”,或者购买高价商品,最终导致消费者财产受损。​
为了避免陷入此类骗局,警方提醒广大消费者,在网购时务必提高警惕,增强自我防范意识。遇到售后问题,应通过官方平台与商家联系,切勿脱离平台进行私下沟通。同时,要谨慎对待陌生人发送的链接、二维码以及下载软件的要求,不轻易向他人透露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若不幸遭遇诈骗,应立即保留相关证据,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电商平台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加强对店铺的审核与监管力度,从源头上遏制此类诈骗行为的发生。对于存在异常交易、频繁发错货或有大量消费者投诉的店铺,要及时进行排查和处理,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购物环境。​
在这个信息繁杂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被看似诱人的 “小便宜” 所迷惑,让骗子无机可乘,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法治在线丨网店 “发错货” 退款变刷单 这种新型骗局已有多人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