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官网

高中给考上清华学生发百万奖金 官方通报该校违规

近日,广西贵港市大将国际学校因向一名考入清华大学女生发放100万元奖学金,被贵港市教育局通报定性为“违规宣传高考成绩”。这起事件不仅引发社会对教育功利化的讨论,更暴露出部分民办学校在招生竞争中突破政策红线的乱象。

百万奖金引爆舆论:现金堆砌的“升学神话”

据公开视频显示,该校颁奖典礼上,获奖女生手持“清华大学奖学金100万元”的金色奖牌,面前的桌案上整齐码放着厚厚几沓百元现金。这一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场景迅速在网络发酵,网友戏称“学校直接砸钱造‘百万富翁’”。

校方工作人员向媒体证实,奖学金金额与录取院校排名直接挂钩:考入清华、北大、香港大学的学生可获30万至50万元奖励,其他“211”以上高校录取者亦有数千元奖励。更令人咋舌的是,该校2022年公布的奖励政策中,考入清北的奖学金仅为30万至50万元,短短三年间涨幅超过一倍。

政策红线被踩踏:教育评价改革遭遇挑战

贵港市教育局8月12日发布的内部通报明确指出,该校行为违反了国家层面的相关规定。根据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不得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师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教育专家指出,此类重奖本质是“用学生成绩为学校贴金”。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陈志文分析称,民办学校通过炒作“清北录取率”吸引优质生源,形成“掐尖—升学率提升—更多优质生源”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教育资源分配失衡。数据显示,该校2022年清北录取奖励标准为30万至50万元,而此次直接翻倍至百万,恰恰印证了“招生竞争白热化”的现实。

违规操作非孤例:多地民办校屡踩红线

事实上,类似操作并非首次。2024年,温州某民办高中因在招生简章中承诺“考入清北奖励50万元”被当地教育局紧急叫停,理由是“影响招生秩序”。更早前,河北某中学曾因悬挂“高考状元”横幅被责令整改。

这些案例背后,是民办教育生存困境的集中显现。随着公办高中教育资源不断优化,部分民办学校为维持竞争力,不惜采取“重金挖角”“成绩炒作”等非常规手段。但专家警告,这种短视行为正在摧毁教育生态——当学校将学生异化为“升学工具”,当教育沦为资本博弈的战场,最终受损的将是整个社会的教育公平。

监管利剑出鞘:教育功利化亟待纠偏

目前,贵港市教育局已责令该校立即整改,并启动对全市民办学校招生行为的专项排查。陈志文建议,需建立“教育政绩观”考核机制,将违规宣传、过度奖励等行为纳入学校年检负面清单,同时畅通家长举报渠道,形成社会监督合力。

这起百万奖学金风波,犹如一面镜子,照见了教育改革道路上的深层矛盾。当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的呼声日益高涨,如何斩断“以分论英雄”的利益链条,让学校真正成为培养人才的净土,仍是亟待破解的时代命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高中给考上清华学生发百万奖金 官方通报该校违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