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北京市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正式发布公示,演员张译(原名张毅)通过一级演员(正高级职称)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成为文艺界备受瞩目的焦点。这位曾两度斩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的实力派演员,再次以专业成就印证了其在演艺领域的卓越地位。
从“二封华表”到职称认证:艺术成就的双重认可
张译的演艺生涯堪称一部“逆袭史”。2023年,他凭借《我和我的祖国》首次问鼎华表奖影帝;2025年4月,又以《三大队》中刑警程兵一角再度折桂,成为继刘佩琦、李雪健之后第三位“二封华表”的男演员。华表奖作为中国电影界的“政府奖”,其评选标准兼顾艺术性与社会效益,张译的获奖不仅是对其演技的肯定,更体现了其作品在思想深度与时代价值上的高度契合。
此次一级演员职称的评定,则从专业领域为张译的艺术成就加冕。根据评审要求,一级演员需具备“深厚的艺术造诣、高超的表演技巧及代表性作品”,且需通过国家级或省级评奖的检验。张译从《士兵突击》中的史班长到《狂飙》里的安欣,从《悬崖之上》的特工张宪臣到《三大队》的程兵,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角色,其作品多次入选“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完全符合评审标准。
沉淀与突破:影帝的“充电”哲学
尽管荣誉加身,张译却始终保持清醒。在“二封华表”后,他公开宣布暂时息影,选择“扎根生活”沉淀自我。“演员不能离开生活,否则就是纸上谈兵。”他曾在采访中坦言,息影期间会陪猫、逛大街,甚至刻意隐藏行踪以观察人间百态。这种对生活的敬畏与投入,或许正是他塑造角色时总能精准捕捉人性复杂性的秘诀。
张译的“充电”哲学也体现在创作选择上。从主旋律电影到悬疑剧,从现代题材到历史正剧,他不断突破舒适区,拒绝被类型化标签束缚。例如,在《三大队》中,他通过细腻的肢体语言与眼神戏,将一个执拗刑警的孤独与坚韧演绎得淋漓尽致,被影评人誉为“用毛孔在演戏”。
行业标杆:职称评定的启示
张译的案例为演艺圈树立了双重标杆:一方面,他以“大满贯”影帝(金鸡、百花、华表)的成就证明,演员需以作品说话;另一方面,一级演员职称的获得,则凸显了专业评价体系对演员综合素养的重视。与部分流量明星依赖话题炒作不同,张译的每一步都扎根于艺术创作,从剧本研读到角色塑造,从台词设计到肢体训练,他始终以“工匠精神”打磨演技。
此次职称公示期已结束,张译的晋升实至名归。正如评审委员会所言:“他的表演既有技术精度,又充满人文温度,是中国当代演员中稀缺的‘全能型选手’。”未来,这位“国家一级演员”将如何继续书写演艺传奇?观众拭目以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张译获的“国家一级演员”职称,曾两封华表奖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