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凌晨,北京市气象台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随即启动全市防汛一级响应机制,这是自2012年“7·21”特大暴雨以来,北京首次在全市范围启动最高级别防汛应急响应。截至当日上午10时,全市平均降水量已达120毫米,城区多处出现积水内涝,部分山区发生山体滑坡风险。市委市政府紧急号召全体市民“非必要不外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极端天气来袭:暴雨红色预警触发最高响应
据北京市气象局通报,受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与冷空气共同影响,本轮降雨具有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极端性强的特点。预计30日至31日,全市将出现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局地降雨量可能突破500毫米,接近或超过历史极值。
面对严峻形势,市防汛指挥部于凌晨3时启动防汛一级响应,全市进入紧急防汛状态。市委书记尹力主持召开全市防汛工作调度会,强调“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全面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市长殷勇赴门头沟、房山等重点区域现场指挥抢险救援工作。
全城动员:交通停运、景区关闭、居家办公多管齐下
为应对极端天气,北京采取多项“硬核”措施:
- 交通管制:全市地铁地面线及高架线路于30日首班车起停运,地面公交部分线路调整或停驶;首都机场、大兴机场取消航班超500架次,铁路部门对京广、京沪等干线列车实施限速运行。
- 景区关闭:故宫、颐和园、八达岭长城等160余家景区暂停开放,山区民宿一律停业,劝返游客超10万人次。
- 居家办公:市防汛办建议“非涉汛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或居家办公”,朝阳、海淀等区党政机关带头停工,减少人员流动。
与此同时,全市20万名抢险救援人员、3000余台套设备提前预置到重点区域。排水集团对全市1500余处易积水点实施“一处一预案”,消防部门组建50支抗洪抢险突击队,蓝天救援队等社会力量也集结待命。
市民响应:风雨中的温暖与坚守
尽管暴雨如注,但首都的防汛工作有序推进。在朝阳区某社区,网格员李娟凌晨4点就开始巡查排水口,用沙袋加固低洼院落;在房山区十渡镇,村干部王建国驾驶冲锋舟转移被困老人,后背被雨水浸透仍坚持“不漏一人”;在社交媒体上,“北京暴雨互助”话题阅读量超5亿次,网友自发分享避险信息、提供临时住所,上演一幕幕“风雨同舟”的温情场景。
市防汛办提醒市民:当前降雨仍在持续,请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非必要不外出;如遇险情,及时拨打119、110或社区服务电话求助。
极端天气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全民安全意识的检验。在这场与暴雨的赛跑中,北京以最高响应、最严措施、最快行动筑牢安全防线,而每一位市民的配合与坚守,正是这座城市战胜风雨的最大底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北京全市启动防汛一级响应:非必要不外出,全市合力筑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