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行和游玩场景中,儿童票的认定标准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长久以来,“量身高”是判定儿童能否享受优惠票的常见方式,然而,随着时代发展,这一传统做法逐渐显露出诸多不合理之处,“儿童票‘量身高’不如‘看年龄’”的呼声日益高涨。
过去,以身高作为儿童票的判定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便利性。在购票现场,工作人员只需用尺子简单测量儿童身高,就能快速确定其是否符合优惠条件,操作简单直接,能提高购票效率。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儿童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孩子们的身高增长速度加快,很多年龄尚小的儿童,身高却早已超过了既定的儿童票身高上限。这就导致不少本应享受优惠的儿童,因身高“超标”而无法购买儿童票,这显然有失公平。
以某主题公园为例,其规定的儿童票身高上限为1.2米。许多不满6岁但身高超过1.2米的儿童,在购票时只能购买全价票。家长们对此颇有怨言,他们认为按照年龄,孩子明显属于儿童范畴,理应享受优惠,仅仅因为身高就剥夺了这一权益,实在不合理。而且,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环境下的儿童生长发育存在差异,仅以身高一刀切,无法准确反映儿童的实际年龄和应享有的权益。
相比之下,“看年龄”认定儿童票则更具科学性和公平性。年龄是一个客观、统一的标准,不受儿童生长发育快慢的影响。以年龄为依据,能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儿童都能公平地享受到应有的优惠政策,体现了社会对儿童权益的保障和尊重。目前,一些景区和交通部门已经开始尝试以年龄作为儿童票的判定标准,这一举措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比如,某铁路局规定,随同成年人旅行的身高1.2 - 1.5米的儿童,享受半价客票、加快票和空调票;超过1.5米时应买全价票。但每一成人旅客可免费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米的儿童,超过一名时,超过的人数应买儿童票。同时,还明确年满6周岁且未满14周岁的儿童可购买儿童票。这种身高与年龄相结合的方式,更加人性化、合理化。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儿童票“量身高”不如“看年龄”,相关部门和企业应顺应时代发展,尽快完善儿童票认定标准,让儿童能真正享受到应有的优惠,让公平正义在每一个购票环节得以彰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儿童票“量身高”不如“看年龄”:时代呼唤更公平合理的购票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