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践行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2025年7月14日,山东工商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青春筑梦,海净之旅”社会实践团队前往烟台市蓬莱区,深入蓬莱阁、砣矶岛等地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探寻当地历史非遗古迹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活动中深切感受青春的责任与使命。
实践团队集结出发 (王岩硕摄)
仙阁藏古韵,山海共晨昏
实践团队踏上了前往蓬莱的文化探寻之旅,参观了蓬莱阁,在历史的印记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实践团队踏上了前往蓬莱的文化探寻之旅,追寻红色足迹,参观了戚继光纪念馆,在历史的印记中缅怀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
团队参观渔船 (王岩硕摄)
戚府承忠勇,丹心照海疆
离开蓬莱阁,志愿者们来到戚继光纪念馆。馆内戚继光雕像目光坚定,手持宝剑,尽显英雄气概;文物、图片和多媒体生动再现其生平事迹,志愿者们穿行其中,触摸古老砖石,探寻历史遗韵。
团队参观戚继光纪念馆 (王岩硕摄)
此次参观学习,志愿者领略了蓬莱阁的美景与文化,缅怀戚继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寻找历史遗韵,缅怀英雄英魂,收获颇丰。今后会更珍惜当下,传承弘扬这些精神财富。
循红色足迹,传革命精神
实践团队为响应“建设海洋强国”的号召,赴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砣矶镇。
来到砣矶镇红色文化展览馆,了解到这里是长岛革命火种的孕育地。1942年,长岛第一个党支部在此成立,渔民党员以船为家、以海为掩护,推动革命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小岛成为东北大运兵的关键中转站,渔家小船既是“生命通道”,也载着八路军战士奔赴东北战场。
实践团队参观砣矶木帆船广场 (王岩硕摄)
老照片、旧物件和兵站旧址无声诉说着往昔,海岛群众冒死护航、让出火炕、摇橹人挺直脊梁。这些让革命精神从书本字句化为对信仰力量的深刻感悟,让人明白红色基因需以行动传承。
护蔚蓝海洋,筑生态根基
海洋是海岛生命底色。团队发起“守护海洋”行动,志愿者们在海岸沿线和沙滩潮间带捡拾海洋垃圾并分类处理。大家明白,生态保护是长期坚守的担当,微小力量也能守护碧海蓝天。
志愿者开展净滩活动 (王岩硕摄)
探渔俗智慧,感渔业温度
渔业是海岛经济命脉,在渔俗馆,81岁老渔民分享传统捕捞智慧,让志愿者明白“靠海吃海,更要护海养海”,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生态守护相融共生。
实践团队与当地渔民交流(王岩硕摄)
品金星雪浪,强砣矶岛脉
非遗展览馆让成员们领略海岛文化。砣矶砚制作技艺从采石到雕刻,展现海岛人对文化的执着;渔家号子则传递渔民的勇气与团结。这些非遗让人认识到海岛文化的独特性,明白传承需读懂“文化密码”。
志愿者细观砣矶砚 (王岩硕摄)
在砣矶岛,志愿者从红色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渔俗中感悟生态智慧,于海洋守护中懂得责任,从非遗中触摸文化灵魂。这些经历成为青春的珍贵礼物,助力他们在传承与探索中成长前行。
此次蓬莱与砣矶岛的三下乡之旅,让志愿者走出校园,触摸文化根脉,感悟海岛本真。他们见识文化底蕴与自然之美,学会倾听理解,体会平凡中的不凡力量。传承、坚守的故事,让他们深刻理解“责任、担当”。这段旅程是实践,更是心灵成长,明晰了青年的担当与热爱。
(供稿人:王艺浓 杨宗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山商学子“三下乡”:蓬莱阁里品历史,砣矶岛上悟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