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官方发布了一段罕见的高清视频,首次完整公开某型洲际弹道导弹(ICBM)全流程发射过程。视频从导弹垂直起竖、点火升空到末段飞行轨迹全程记录,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军事专家分析指出,此举不仅是中国战略核力量透明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对当前复杂国际安全环境的坚定回应。
视频直击:从“深山密林”到“万里苍穹”的震撼
此次公开的视频时长3分15秒,以多机位、慢镜头特写等技术手段,全景呈现导弹发射全过程:
- 00:15:深山地下发射井盖缓缓开启,导弹在液压装置推动下垂直起竖;
- 01:02:主发动机点火,橘红色火焰喷涌而出,导弹在剧烈震颤中拔地而起;
- 01:35:助推器分离瞬间,导弹划破云层,留下白色尾迹直刺苍穹;
- 02:50:高空摄像头捕捉到导弹二级发动机二次点火,进入亚轨道飞行阶段;
- 03:05:模拟弹头再入大气层,高速穿越电离层时产生等离子体鞘套,形成耀眼光晕。
视频同步标注了关键技术参数:导弹射程超过1.2万公里,可携带多枚分导式核弹头,具备全球快速打击能力。军事评论员宋忠平指出:“从发射准备到命中目标,全程仅需20余分钟,这种‘不可拦截’的突防能力,正是战略威慑的核心所在。”
战略深意:透明化背后的自信与警示
此次公开视频被视为中国核政策“透明化”与“实战化”的双重信号。
一方面,中国自2015年启动战略核力量现代化建设以来,已连续多年发布《中国军事战略白皮书》,但具体武器系统实操画面极为罕见。国防大学教授李大光分析:“视频公开标志着中国核力量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能’转型的完成,通过展示技术成熟度增强战略互信。”
另一方面,视频发布时机耐人寻味。近期,某些域外国家频繁在亚太地区部署中程导弹系统,并拉拢盟友构建“反导包围圈”。对此,外交部发言人今日回应称:“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但任何国家都不应低估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军事专家杜文龙强调:“公开洲际导弹发射,是对‘核讹诈’的直接反制——中国既有能力也有意志实施有效核反击。”
国际反响:从“震惊”到“重新评估”
视频发布后,五角大楼暂未正式回应,但美国《防务新闻》援引匿名官员言论称:“中国洲际导弹的机动部署能力和突防技术已接近美俄水平。”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则评论:“此举将加速全球战略平衡重构,迫使相关国家重新考虑核军控谈判立场。”
值得关注的是,视频中导弹发射车采用“无依托机动发射”技术,可在沙漠、丛林等复杂地形快速部署。日本《读卖新闻》担忧:“这意味着中国核力量生存能力大幅提升,日本列岛已全部处于其打击范围内。”
结语:铸剑为犁的底气与担当
视频结尾,导弹命中靶场后升起的蘑菇云渐隐,画面切换至火箭军官兵庄严宣誓:“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这或许正是中国公开战略武器实力的深层逻辑——以强大国防守护和平发展,用透明姿态消弭误解猜忌。
正如视频中那道划破长空的尾焰,中国正以更自信的姿态向世界宣告:任何试图挑战核心利益的行为,都将面临雷霆万钧的回应。
(完)
文案亮点
- 技术细节:通过时间轴拆解发射流程,增强画面感与专业性;
- 战略解读:链接核政策透明化与地缘政治博弈,提升报道深度;
- 国际视角:引用多国媒体与专家观点,构建全球舆论场;
- 情感共鸣:以官兵宣誓收尾,平衡军事报道的冷峻与人文温度;
- 政策呼应:紧扣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承诺,传递和平信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解放军公开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视频:战略威慑新高度,彰显大国国防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