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保定讯:从自然生态的韵律,到历史文化的沉淀,再到饮食烟火的传承,地域特色的魅力藏于多元维度。7月28日,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古韵新声实践队以“串联三地特色,解码文化生态”为目标,奔赴江苏常州伍员山、河南南阳、江苏扬州,在不同场域展开实践,探寻自然、历史、饮食的交融密码。
在伍员山,实践队聚焦生态与农业融合。队员穿梭茶园、山林,观察植被分布,记录土壤数据模式。通过实地测量、样本采集,分析生态环境对茶叶生长的影响,从伍员山的绿意中,挖掘生态农业的发展潜力,让自然景观成为生态研究的鲜活样本。
图为实践队员在此调查植被、土壤等生态数据
同一时期,另一队员深入河南南阳博物馆。借助馆内文物、史料,梳理南阳历史脉络,研究民俗、艺术等文化符号演变。与工作人员交流文物保护实践,从历史遗存中探寻文化传承密码,为地域文化活化利用积累素材,让沉睡的历史在调研中“苏醒”,展现独特魅力。
图为实践队员在借助电脑整理地域文化资料
围绕扬州炒饭,实践队开启饮食文化探索。走访餐馆、市场,溯源稻米、火腿等食材标准;参与制作,学习传统技艺;通过问卷、访谈,收集大众对扬州炒饭的情感与认知。分析美食背后的文化认同,挖掘饮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路径,让舌尖滋味串联起传统与现代。
图为实践队员在深度学习后制作扬州炒饭
此次实践,串联伍员山生态、南阳历史、扬州饮食,以“自然+历史+人文”的立体维度,解码地域特色的交融逻辑。从生态肌理到文化基因,从饮食烟火到传承密码,三地特色在实践中交织,为理解文化多样性与生态关联性,提供了跨维度的鲜活样本,助力推动地域价值的深度挖掘与传播。(高宗锐,贾晟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多维实践:串联三地特色,解码文化生态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