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发挥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当代价值,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寻行知足迹 伴一夏成长”实践团踏上了一场特殊的实践之旅。他们前往上海陶行知纪念馆,追寻老校长当年走过的足迹,并将寻访成果转化为教育实践,为滨江开发区的儿童带来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暑托课程。
在上海陶行知纪念馆内,实践团成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观摩珍贵的历史照片、手稿和文物,深入理解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精髓。在寻访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注意到了陶行知先生1932年在上海创办的“山海工学团”这一融合工场、学校、社会于一体的创举,以及其中孕育的独特教育模式——“小先生制”。同学们用镜头记录下这段波澜壮阔的教育历史,结合成员口述,制作成“陶行知创办山海工学团”主题微课。“我们希望用青年人的视角和方式,让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看得见、听得懂、传得开。”实践团成员吴同学如是说道。
带着这份“精神食粮”,实践团成员们回到了南京滨江开发区的公益暑托班。面对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团队成员转变了自己“讲述者”的课堂角色,他们以主题微课为基础,以“引导者”的身份,带领孩子们探索山海工学团的故事。主动构建起的知识不仅让孩子们兴趣更浓,更让他们深刻领略到了山海工学团“即工即学,手脑并用”的创造精神。而本系列课程的核心环节是让孩子们化身“新时代小先生”,以亲身体验感悟“小先生制”背后的教育智慧。课程第二日和第三日,在团队成员的指导下,小朋友们结合自身所长,成功开展了“趣味折纸”“雷锋故事我来讲”“我是小小歌唱家”等充满趣味的课程。虽然略显稚嫩,但孩子们认真的态度、清晰的表达赢得了阵阵掌声。一位刚刚讲完“节水知识”的小朋友兴奋又自豪地说:“当‘小先生’真不容易!但是教会别人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也记得更牢了!”这种“教学相长”的亲身体验,正是对陶行知先生“小先生制”最生动、最直接的致敬和传承。
“当我们的学生在纪念馆内重走行知路,孩子们在讲台上担任‘小先生’,这正是‘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当代焕发生机的最好证明。”团队带队老师覃老师如是总结到。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深入学习了陶行知教育思想,更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传承中焕发新的活力。同学们表示,未来将继续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在纪念馆研讨行知思想
图为团队成员拍摄的主题微课
图为暑托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山海工学团历史
图为孩子们认真听讲“小先生课堂”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学子将“小先生制”带进滨江开发区暑托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