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官网

娄底爱尔“青光眼病友之家”把随访做成了温暖的习惯

​7 月 20 日清晨,娄底爱尔眼科医院门口排起了熟悉“老面孔”。70 岁的李大爷拎着保温杯,像往常一样来“打卡”——不是住院,而是参加每月一次的青光眼病友复诊日。两年来,他在这里把视力从“悬崖边”拉回到安全线,也成了“青光眼病友之家”的活招牌。

名医到家门口:段宣初的“固定航班”

湖南省区副总院长段宣初教授把每月第三周的周六定为“娄底日”。无论北上广的会议多密集,他都会提前一晚抵达,第二天准时出现在诊室。过去 30 个月,这趟“固定航班”从未取消,累计为 2200 余名青光眼患者当面调整用药或制定手术方案。李大爷就是受益者之一——从确诊时眼压 34 mmHg、视野只剩管状,到如今眼压稳定在 15 mmHg、生活自理,段教授的手写病历已经写满了 3 本。

“终身随访”不是口号,而是一套系统

2022 年 3 月,娄底爱尔正式成立“青光眼病友之家”,背后是一套闭环管理流程:  

建档:初诊即生成专属二维码,历次眼压、视野、OCT 图像云端同步;  

分级:低危 3 个月、中危 2 个月、高危 1 个月自动提醒复查;  

多点触达:复诊日前一周,AI 语音电话+微信双通道确认;  

应急绿通:夜间眼压飙升可直接拨打 24 小时值班手机,30 分钟内完成急诊处理。  

截至目前,平台已管理 4500 余名患者,复诊率从 42% 提升到 87%,视神经年进展率下降至 2% 以下。

公益下沉:把筛查搬到菜市场

曾海平、苏继勇、廖圣三位主任每月轮流“摆摊”。他们把便携式眼压计、手持眼底镜装进义诊包,出现在菜市场、社区广场和乡镇卫生院。去年一年,团队跑了 68 场义诊,检出疑似青光眼 312 人,其中 97 人已纳入“病友之家”长期管理。

病友互助:一人住院,全群支招

“滴药后眼睛红怎么办?”“视野缺损能开车吗?”——在病友微信群里,每天都有患者现身说法,医生 24 小时在线答疑。医院还定期举办“青光眼厨房”“黑暗体验馆”等沙龙,让患者和家属在互动中学会与疾病共处。

下一站:把闭环复制到更多县域

娄底爱尔院长透露,2025 年底前,“青光眼病友之家”将升级为“区域中心”,与双峰、涟源、冷水江三家分院数据互通,实现检查、用药、随访同质化。“我们要让每一次复查都像回家一样简单,把青光眼从‘致盲杀手’变成‘可控慢病’。” 段宣初教授说。

当李大爷再次把视力表指到 1.0 那一行,他笑着说:“以前害怕天黑,现在盼着天亮去散步。” 在娄底爱尔,“终身随访”不再是一句医嘱,而是一种被温暖守护的日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娄底爱尔“青光眼病友之家”把随访做成了温暖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