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官网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传承不灭的精神火种

秋阳洒落,松柏凝翠。9月30日,我国第十一个烈士纪念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各界代表手持黄白菊花,静默肃立。当《献花曲》庄严奏响,礼兵托起花篮缓步前行,整个广场沉浸在庄重而深沉氛围中——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更是一次对民族精神的集体致敬。

血色丰碑:刻在民族记忆里的英雄史诗

翻开历史长卷,每一页都镌刻着先烈的热血与忠诚。从林觉民《与妻书》中“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决绝,到赵一曼就义前“未惜头颅新故国”的呐喊;从狼牙山五壮士纵身跃崖的壮烈,到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勇毅……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中国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其中留下姓名的仅196万余名。他们用生命铺就了民族独立的道路,用信仰铸就了新中国的基石。

在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93岁的志愿军老兵李延年抚摸着墓碑上战友的名字,泪水浸湿了军装:“当年我们跨过鸭绿江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保家卫国!”而在南京雨花台,每天都有数万名游客驻足于“信仰的力量”主题展前,透过一件件浸透血迹的囚衣、一封封字迹模糊的家书,感受先烈们“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赤子之心。

精神传承:流淌在血脉中的红色基因

先烈的精神从未远去,而是化作新时代的奋进力量。在脱贫攻坚战场,黄文秀用生命诠释“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誓言;在抗疫前线,张定宇拖着病躯与时间赛跑,守护千万人的安康;在戍边一线,祁发宝张开双臂阻拦外军,以血肉之躯筑起界碑……他们用行动证明:英雄从未走远,精神薪火相传。

红色教育也在年轻一代心中播撒火种。今年清明,江西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迎来特殊“小讲解员”——来自长征源小学的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大学生志愿者通过VR技术还原“11·27大屠杀”场景,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受信仰的力量。数据显示,全国红色旅游景区年均接待游客超15亿人次,其中青少年占比达40%以上。

赓续前行:以奋进告慰英魂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铭记先烈最好的方式是接续奋斗。从“嫦娥”探月到“蛟龙”深潜,从高铁飞驰到5G领跑,今天的中国正以昂扬姿态迈向伟大复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

烈士纪念日当天,全国多地同步举行公祭仪式,社会各界通过“云祭扫”、线上献花等方式表达敬意。在互联网上,“#今天,请记住这些面孔#”话题阅读量突破50亿次,无数网友留言:“你们用生命换来的盛世,我们定当守护!”

历史从未忘记,英雄永垂不朽。当国旗升起、国歌奏响,当高铁穿梭、稻浪翻滚,这片先烈们用鲜血浇灌的土地,正以繁荣昌盛的景象告慰英魂。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必将带着先烈的遗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奋勇前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传承不灭的精神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