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官网

学生遇难事件牵出“优秀实践教育基地”监管漏洞:涉事企业三年前获省级表彰,安全机制形同虚设

本报南京讯 一起令人痛心学生实践安全事故,将一家曾获省级表彰的“优秀实践教育基地”推上风口浪尖。5月15日,江苏省盐城市某职业技术学院6名学生在滨海县化工园区某企业实习期间,因违规操作引发爆炸事故,造成2人死亡、4人重伤。令人震惊的是,涉事企业江苏天辰化工有限公司(化名)2021年刚被江苏省教育厅、工信厅联合授予“江苏省大学生实践教育优秀基地”称号,其安全管理制度在评审材料中被描述为“行业标杆”。

事故还原:安全培训缺失下的致命操作

据盐城市应急管理局通报,事故发生在天辰化工三车间废料处理区。当日,6名化工专业学生被安排参与“二氯乙烷废液中和”作业,但企业未按规定配备指导工程师,仅由一名入职不足3个月的临时工口头讲解操作流程。监控显示,学生在未佩戴防毒面具、未检测气体浓度的情况下,直接向废液罐注入碱性溶液,导致剧烈反应引发爆燃。

“他们根本不知道二氯乙烷遇碱会释放剧毒光气。”参与救援的消防员透露,现场3名学生因吸入有毒气体陷入昏迷,送医后不治身亡。涉事企业负责人王某在接受调查时承认,为“节省成本”,已连续两年未组织实习生安全演练,且未购买实习责任险。

荣誉背后:评审材料造假与监管失察

更触目惊心的是,这家“优秀基地”的安全资质存在严重水分。记者获取的评审文件显示,天辰化工在2021年申报材料中声称“配备24小时安全监控系统”“实习生岗前培训覆盖率100%”,但事故调查组发现:

  • 企业监控摄像头早在2022年就已全部损坏,未向主管部门报备;
  • 所谓“岗前培训”实为观看20分钟安全视频,无实操考核记录;
  • 评审专家组仅查阅书面材料,未进行现场核查。

“这是典型的‘纸面达标’。”南京工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教授李伟指出,当前实践教育基地评审存在“重企业规模、轻安全细节”倾向,天辰化工作为年产值超5亿元的规上企业,轻易通过评审,而真正重视安全的小微企业反而因“场地不够气派”被拒之门外。

制度追问:学生实习沦为“廉价劳动力”?

这并非个案。据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平台统计,2022-2023学年,全国共发生12起实习安全事故,其中7起涉及被认定为“实践教育基地”的企业。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企业将实习生视为“低成本劳动力”,安排其从事高风险作业,甚至克扣安全装备费用。

“孩子的一条命,抵不过企业一台反应釜的钱。”遇难学生家长张女士泣诉。目前,盐城市检察院已以“涉嫌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对王某等3人批准逮捕,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也联合启动“实践教育基地安全专项整治”,要求所有基地安装“实习生定位+一键报警”系统,并实行安全记录“一票否决制”。

“荣誉不是护身符,安全才是生命线。”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王扬南在紧急会议上强调,即日起将建立实践教育基地“黑名单”制度,对发生安全事故的企业永久取消申报资格。而这场由鲜血换来的整改,能否真正筑起学生实习的安全防线,仍待观察。

(完)

新闻背景补充

  • 我国《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明确要求,企业接收实习生需配备专职指导人员,且高危岗位不得安排学生实习,但多地存在“变通执行”现象;
  • 2021年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将“实习生安全保障”纳入企业责任条款,最高可处20万元罚款,但截至2023年,全国仅3起案例适用该条款;
  •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企业需为实习生购买不低于正式员工标准的保险,且接受政府安全审计频率是普通企业的2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学生遇难事件牵出“优秀实践教育基地”监管漏洞:涉事企业三年前获省级表彰,安全机制形同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