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关于抗战题材微短剧内容管理的提示》(以下简称《提示》),明确要求各级管理部门、制作机构及平台杜绝抗战题材作品中的“神剧化”倾向,严禁违背历史逻辑、军事常识的悬浮剧情,强调以严肃态度还原抗战历史,弘扬民族精神。这一举措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神剧”乱象:消解历史,误导青少年
近年来,抗战题材微短剧因竖屏形式、短平快节奏成为大众表达家国情怀的新载体,但部分作品为追求流量,出现“我方超人化、敌方弱智化”的幼稚化剧情。例如,某些微短剧中主角以“手撕鬼子”“子弹拐弯”等违背物理常识的“神技”对抗日军,甚至将宏大的家国叙事矮化为个人复仇的“爽剧”。这类内容不仅消解了抗战历史的严肃性,更可能误导青少年对真实历史的认知。
“抗战不是‘武侠游戏’,英雄更非‘超级英雄’。”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李明指出,“此类悬浮剧情本质是对历史的解构,将民族苦难娱乐化,损害了文艺作品的社会价值。”
监管升级:从“事后整改”到“源头把控”
此次《提示》明确划出三条红线:
- 技术嫁接禁令:严禁将现代科技(如无人机、激光武器)粗暴植入抗战场景,避免出现“用智能手机破译敌军密码”等荒诞情节;
- 人设悬浮禁令:摒弃主角“以一敌百”“刀枪不入”的超能力设定,强调人物行为需符合历史语境;
- 主题矮化禁令:杜绝将抗战叙事简化为“个人恩怨”或“江湖恩仇”,要求作品聚焦全民族抗战的伟大精神。
广电总局要求各级管理部门落实监督责任,平台需加强内容审核,建立“机器+人工”双审核机制,对违规内容实施“下架、追责、通报”三步处理。据悉,某头部短视频平台已紧急下架32部涉嫌“神剧化”的抗战微短剧,并对相关创作者进行账号限流处罚。
行业响应:以精品力作致敬历史
《提示》发布后,多家制作机构迅速调整创作方向。长视频平台优酷宣布,将联合八一电影制片厂推出微短剧《八百壮士》,以1937年淞沪会战为背景,真实还原中国军队坚守四行仓库的悲壮历史;腾讯视频则重启经典IP《亮剑》的微短剧改编,强调“不篡改、不戏说、不娱乐化”。
“真正的抗战剧应让观众感受到历史的重量。”曾参与《太行山上》创作的编剧王伟表示,“我们正在策划一部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为原型的作品,通过青年学员的成长展现知识分子的家国担当。”
历史启示:铭记苦难,方能走向未来
抗战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文艺创作的精神富矿。从《地道战》《地雷战》到《亮剑》《长津湖》,优秀作品始终以真实为基石,传递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此次广电总局重拳出击,不仅是对“神剧”乱象的整治,更是对文艺创作底线的坚守。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玩偶。”国家广电智库专家张磊强调,“在胜利80周年的重要节点,我们更需要以敬畏之心对待历史,用精品力作告慰先烈,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记者手记:
当微短剧的镜头对准历史,创作者手中的笔便有了千钧之重。从“手撕鬼子”到“真实抗战”,从流量至上到价值引领,这场整治行动不仅关乎文艺创作的方向,更关乎一个民族如何铭记自己的过去。唯有尊重历史、敬畏英雄,才能让抗战题材真正成为照亮未来的精神火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广电总局发文:杜绝抗战“神剧”,守护历史真实与民族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