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纯的一句“我们聚会都是5小时起步”,不仅炸出了弹幕狂欢,更揭示了娱乐圈一份难得的长效友情。
“我们回来之后,总是会聚会,每次聚会五个小时打底,就说不完的话。”在近日的直播中,马思纯意外透露了《花儿与少年7》成员们私下的亲密关系。
这番话瞬间点燃了粉丝们的热情,弹幕被“花少团锁死,钥匙我吞了”疯狂刷屏。
在娱乐圈这个常被形容为“杀青即失联”的名利场,花少团能够持续保持这种高频互动,实属罕见。他们用长达五小时起步的聚会,打破了娱乐圈交际的常规模式。
01 从节目到现实:意外而真实的友情延续
当《花儿与少年7》收官时,成员们曾以为彼此的见面机会将大幅减少。马思纯在采访中坦言,分别时大家都觉得未来见面会很少,但现实却出乎所有人意料。
节目结束后,花少团的友情并未随之落幕,反而以更紧密的方式得以延续。他们不仅经常聚会,而且每次相聚的时间都相当可观。
马思纯在直播中分享了这一细节,她表示:“这边的人太神奇了。”本来以为旅行结束后大家会各奔东西,没想到友情却意外地延续到了现实生活中。
这种自然形成的情感纽带,与节目组最初的预期形成鲜明对比。没有剧本设计,没有刻意安排,七位成员在旅行中建立的默契与信任,成了他们私下来往的坚实基础。
02 马拉松式聚会:五小时打底的话题狂欢
这些聚会绝非简单的寒暄问候。根据马思纯的描述,每次聚会至少五个小时起步,大家有说不完的话。
聚会话题从节目录制期间的趣事糗事,一路延伸到人生理想与价值观的深度交流。甚至有成员当场立下flag:“下次必须带家属!”而张晚意则幽默补刀:“那得先解决单身问题啊!”引得全场笑到拍桌。
龚俊在聚会中曾展示他的烧烤手艺,马思纯啃着他烤的鸡翅,满嘴流油地喊:“这手艺不去开烧烤店可惜了,我第一个去捧场!”张晚意立刻接梗:“我出五毛投资,不能再多了!”
这些自然流露的互动展现了成员间毫无做作的轻松氛围。马思纯形容,和这群人在一起,时间就像开了倍速,根本不够用。
03 个体成长与群体融合:从“社恐”到“社交悍匪”的蜕变
对马思纯而言,这段友谊的意义远不止于普通的社交往来。她曾坦言,参加《花少7》前,因抑郁症长期处于“社恐”状态,甚至恐惧与陌生人长时间相处。
然而,节目中与那英、陈数、李沁、龚俊、张晚意、张雅琪的朝夕相处,却让她彻底“支棱”起来。她在直播中动情表示:“幸好遇到的是这6个人,我觉得自己收获的全是惊喜。”
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花少团构建了一种互补型人格组合:那英负责破冰、陈数负责兜底、年轻人负责造梗,形成了心理学上的互补性吸引。
马思纯从最初的“社恐小马”变身“社交悍匪”,甚至放话:“等我戒了药,第一个通知你们6个!你们就是我的一生推,谁也别想跑!”这种转变,连粉丝都感到惊讶。
04 现象级反响:为何五小时聚会引发全民共鸣?
马思纯的爆料迅速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其背后是现代人对真实社交的渴望。
在人均好友500却找不到人深度聊天的时代,花少团动不动就5小时起的马拉松式聚会,恰似给观众注射了一剂强心剂。
网友纷纷评论:“看他们聊天就像追连续剧,根本舍不得快进”。还有人说:“这哪是旅行综艺?分明是《花少版老友记》,锁死,必须锁死!”
对比那些录完节目就互删联系方式的综艺咖,花少团连晕船都要集体返航的“连体婴”做派,完美诠释了“共同经历比景点更重要”的价值观。
这场聚会之所以能引发共鸣,是因它触碰到了现代人的情感痛点——在快节奏生活中,能让人放下手机、畅聊5小时的友情,何其珍贵。
如今网友天天在评论区催更:“求24小时直播!”甚至有人将花少团P图成“花少老年活动中心”,调侃他们的长久友谊。
对比那些录完节目就渐行渐远的综艺团体,花少团却能在忙碌的工作间隙抽出五小时以上纯粹交流的时间。正如马思纯所说:“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时间就像开了倍速,根本不够用!”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或许都渴望能找到那个愿意陪自己在伏尔塔瓦河边发呆到天黑的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环球视察网 » 花少团真情揭秘:马思纯透露聚会超5小时,娱乐圈现“黏糊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