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官网

官方回应102岁老兵看完阅兵后去世:确实有此事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这场承载着民族记忆盛典中,一则来自湖南桑植的新闻引发全国关注——102岁抗战老兵彭长竹在ICU病房通过手机观看阅兵直播后,于当晚9时26分安详离世。湖南省桑植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向媒体证实了这一消息,并透露老人此前已在重症监护室长期治疗。

血火淬炼的抗战记忆

彭长竹出生于1923年,1939年第一次常德会战爆发时,年仅16岁的他毅然投身战场。据其孙女回忆,老人曾多次讲述那段惨烈往事:在常德城郊的阻击战中,他所在的连队与日军展开三天三夜拉锯战,弹药耗尽后与敌人展开白刃战。在肉搏中,彭长竹右眼被刺刀重创,最终因失血过多昏厥,被战友从尸堆中救出。这场战役中,中国军队以伤亡6万余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万余人,常德城几乎化为焦土,但成功阻击了日军打通粤汉铁路的企图。

"爷爷总说,常德会战是他一生的转折点。"彭长竹的孙女在接受采访时哽咽道,"他右眼的伤疤是战争的勋章,也是他永远的痛。"尽管视力受损,彭长竹战后仍坚持参与地方建设,直至晚年才因身体原因长期住院。

生命终章的庄严注目

2025年9月3日上午,当阅兵式上三军仪仗队迈着铿锵步伐走过天安门时,躺在桑植县人民医院ICU病床上的彭长竹,正通过家属的手机屏幕凝视着这一历史性时刻。据现场医护人员描述,老人虽无法言语,但手指始终轻触屏幕,眼角隐有泪光。

"我们用支架固定手机,调整到爷爷最舒适的观看角度。"彭长竹的儿子彭建国说,"当受阅方阵中出现抗战老兵乘车方队时,他突然用力握住了我的手。"这一细节被病房监控记录下来,成为老人生命最后时刻的珍贵影像。

当晚9时26分,彭长竹在家人环绕中停止了呼吸。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在回应媒体时特别强调:"老人走得很安详,阅兵式上的国歌奏响时,监护仪上的心率曲线曾出现短暂波动。"这一细节引发网友热议,许多人在社交媒体留言:"这是英雄对祖国最后的致敬。"

社会各界的深切缅怀

彭长竹去世的消息经桑植县融媒体中心首发后,迅速登上热搜榜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在当日要闻时段播发专题报道,强调"这是抗战精神的时代回响"。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彭老用生命最后的目光,诠释了老兵对国家和民族的赤诚。"

在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彭长竹的家乡,数百名群众自发前往老人故居献花。当地政府连夜制作纪念专题片,收录了老人生前讲述抗战故事的影像资料。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宣布,将彭长竹列入"湖南抗战英烈名录",并计划在其故乡修建纪念设施。

历史记忆的当代传承

军事历史学者指出,彭长竹的经历是抗战老兵群体的缩影。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健在的抗战老兵已不足千人,平均年龄超过98岁。"他们的离去,意味着活态历史正在消逝。"北京大学抗战史研究中心主任王教授表示,"但彭老在生命终点注视阅兵式的画面,恰恰证明抗战精神已融入民族血脉。"

在社交媒体上,#最后的老兵最后的凝视#话题阅读量突破10亿次。一位网友的留言获得广泛点赞:"他们用青春换来和平,我们当以奋进守护山河。这或许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

此刻,天安门广场的阅兵式已成历史,但彭长竹老人最后的目光,依然在提醒着这个时代: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苦难中汲取奋进的力量。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言:"当102岁的抗战老兵在阅兵声中离去,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生命的谢幕,更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永恒传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官方回应102岁老兵看完阅兵后去世:确实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