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行业生态来看,“假脸” 现象助长了一种浮躁的氛围。制作方在选角时,过于注重演员的外貌是否符合当下流行的 “网红脸” 审美,而忽略了演员与角色的契合度以及其演技实力。这使得真正有演技、有实力的演员失去了很多机会,影视行业的人才选拔机制出现了偏差。一些演技精湛但外貌不够 “标准” 的实力派演员,只能在一些小角色中打转,难以获得展现自己的大舞台。
当 “假脸” 成为剧集的标配,观众对于影视作品的期待值也随之降低。观众们打开电视或视频平台,看到的都是相似的面孔在演绎着或平淡无奇或狗血俗套的故事,逐渐对国产剧失去兴趣,转而投向一些国外优质剧集或者其他娱乐方式。长此以往,内娱剧作的市场份额将会受到严重挤压,行业发展也会陷入困境。
与 “假脸” 泛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安的荔枝》无论是剧版还是影版都收获了较高的关注度。剧版凭借着精彩的剧情、演员们出色的演技以及对细节的把控,吸引了大量观众。雷佳音、岳云鹏等演员的精彩演绎,让剧中人物形象跃然屏幕之上。而影版同样在剧情和制作上有着可圈可点之处,大鹏对影片节奏的把握,以及对一些场景的呈现,都展现出了用心之处。
《长安的荔枝》的成功,在于它回归了剧作的本质 —— 好故事和用心制作。这部作品有着扎实的原著基础,马伯庸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彩的叙事,为影视改编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蓝本。影视制作团队在此基础上,并没有进行过度的魔改,而是尊重原著,挖掘其中的精华,将大唐小吏李善德运送荔枝这一充满挑战的任务,以紧张刺激又富有戏剧性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荔枝的运输路线规划,到官场的种种博弈,都展现出了丰富的细节和深度,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繁华又复杂的大唐盛世。
内娱剧作若想走出当下的困境,就必须从《长安的荔枝》的成功中汲取经验。首先,在演员选择上,应该摒弃 “唯颜值论”“唯流量论”,回归到演员的演技和对角色的理解能力上。选角导演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挖掘那些真正适合角色的演员,而不是仅仅因为某个演员有流量或者外貌符合当下流行趋势就盲目选用。例如,一些年代剧、历史剧,更需要演员能够通过表演展现出那个时代人物的特点和气质,而不是顶着一张与时代格格不入的 “假脸”。
剧作方要更加重视剧本的创作。好的剧本是一部剧成功的基石,内娱剧作不能再满足于简单的套路化剧情,如千篇一律的甜宠恋爱、毫无逻辑的职场争斗等。编剧们应该深入生活,挖掘更多有深度、有内涵的故事,注重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合理性。同时,对于经典文学作品或者有潜力的原创故事,要进行认真的改编,保留原著的精髓,而不是随意篡改,只为了迎合某些所谓的市场热点。
在制作方面,要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实际的拍摄和后期制作中。避免出现像一些剧集那样,在特效上敷衍了事,道具、场景充满塑料感。《长安的荔枝》中对于荔枝运输场景的搭建,以及对大唐城市风貌的呈现,都展现出了制作团队的用心。内娱剧作应该学习这种对细节的把控,无论是服装、道具还是场景,都要做到真实、精致,为观众营造出一个沉浸式的观剧体验。
内娱剧作正面临着 “假脸” 泛滥等诸多问题带来的挑战,而《长安的荔枝》的爆火为其提供了一个反思和改进的契机。只有当内娱剧作真正重视演员、剧本和制作,回归到创作的初心,才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重新赢得观众的喜爱和市场的认可,让内娱剧作迎来真正的繁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假脸泛滥成灾,长安荔枝爆火,内娱剧作该醒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