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7日晚,WTT横滨冠军赛晚宴现场,国乒小将蒯曼埋头专注享用刺身拼盘,而身旁的王楚钦却双手插兜、面露无奈——因海鲜过敏,他只能对满桌珍馐“望而却步”。这场“冰火两重天”的用餐场景被镜头捕捉后迅速引爆社交媒体,#王楚钦海鲜过敏#话题阅读量突破3亿次,网友直呼“心疼又好笑”的同时,也将国际赛事餐饮保障的短板推至聚光灯下。

“炫饭”与“禁食”:赛场外的戏剧性对比
晚宴现场,蒯曼的餐盘里堆满三文鱼、甜虾等刺身,她低头专注进食的模样被网友戏称为“炫饭界天花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楚钦的座位前仅摆放着一盘白灼青菜和蒸南瓜——尽管主办方临时增补了乳猪拼盘等替代菜品,但面对满桌海鲜主导的日式料理,他的选择仍显得捉襟见肘。
“头哥(王楚钦昵称)盯着寿司卷的眼神,像极了考试时看同桌作弊的我。”网友的调侃背后,是职业运动员饮食管理的严苛现实。据国乒队医透露,王楚钦的过敏症状包括皮肤红肿、呼吸道痉挛,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必须严格规避海鲜、花生等过敏原。而此次晚宴的菜单中,刺身、海鲜汤占比超70%,即便有替代菜品,也难以满足运动员的能量需求。
后勤漏洞:文化差异还是管理失职?
这并非王楚钦首次因饮食问题“遭罪”。2024年国乒访港晚宴上,面对全海鲜菜单,他只能靠乳猪和炒饭充饥;某次国际赛事中,因主办方未标注菜品成分,他误食含虾酱的炒面后引发急性过敏,被迫退赛治疗。这些案例暴露出国际赛事餐饮保障的共性问题:尽管运动员的过敏信息通常会在赛前提交,但执行层面仍存在“信息断层”。
“顶级赛事的后勤保障,不该止步于‘有饭吃’。”体育营养学专家李敏指出,运动员的餐食需兼顾能量配比、反兴奋剂要求及个人禁忌,而当前多数赛事仍依赖东道主“特色菜单”,缺乏个性化定制机制。例如,此次横滨晚宴若增设中餐台或标注过敏原,本可避免尴尬。
破局之道:从“一刀切”到“精准供给”
面对争议,WTT官方回应称“将优化餐饮服务流程,增加过敏原标注和替代方案”。事实上,部分赛事已开始探索创新模式:2024年巴黎奥运会采用“智能餐盘”系统,运动员刷卡即可显示菜品成分;东京奥运会为穆斯林选手单独开设清真厨房;而国乒内部则推行“队医随行+预制餐包”制度,确保选手随时能吃上安全餐食。
“运动员的胃,也是竞技场的一部分。”网友的评论一语中的。当王楚钦在晚宴上强忍饥饿与粉丝合影时,当蒯曼因专注进食被拍下表情包时,这场看似轻松的“饮食风波”,实则敲响了国际体育治理的警钟——唯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至每个细节,才能真正彰显赛事的专业与温度。
截至发稿,王楚钦已在社交平台晒出“赛后火锅大餐”照片,配文“吃货的快乐回来了!”而网友仍在热议:下一次国际赛事,能否让所有运动员都安心享受美食?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些未被忽视的过敏信息单、未被简化沟通流程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晚宴上蒯曼低头炫海鲜,王楚钦因过敏啥都不能吃:国际赛事餐饮保障引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