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视察网

聚起中国夏日消费热浪:多元场景激活经济新动能

盛夏时节,中国消费市场迎来一年中最炽热浪潮。从清凉家电的热销到夜经济的璀璨,从文旅融合的新玩法到科技赋能的智慧消费,一场覆盖商旅文体健多领域的消费盛宴正在全国上演。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暑期消费贡献显著,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清凉经济:科技赋能品质升级

高温天气催生“凉经济”爆发式增长。空调、防晒用品等清凉产品销量激增,苏宁易购数据显示,6月下旬以来全国新一级能效空调销售同比增长82%,带有换气、增氧功能的新风空调增长116%,空气循环扇增长超89%。防晒市场同样火热,淘宝天猫平台冰脖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10%,防晒手套增长90%,优衣库、迪卡侬等品牌跨界推出防晒服饰,市场规模逼近千亿元。

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健康、节能成为核心诉求。北京消费者李超振表示:“现在装空调,客户都要求新风、除菌功能,健康需求远超价格敏感度。”奥维云网报告显示,搭载新风、除菌功能的空调线下市场份额占比超60%,成为高端市场标配。

夜经济2.0:从烟火气到文化

夜晚正成为城市消费的黄金时段。支付宝数据显示,18点至24点消费金额占比达49.3%,较2024年提升6个百分点。各地通过“文化+科技+场景”创新,推动夜经济向产业化、专业化升级。

在重庆,5000架无人机在长江上空演绎“悟空战哪吒”光影秀,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增长30%;西安回民街夜市客单价环比上涨38%,洛阳应天门“全息夜宴”让游客穿越盛唐,项目拉动暑期客流增长60%。北京潘家园夜市、上海“外滩枫径”市集等新兴场景,通过非遗表演、艺术展览等内容植入,实现“客流”向“客留”转化。

政策支持为夜经济护航。浙江延长地铁运营时间并减免停车费,上海在外滩增派警力疏导人流,江苏优化夜间消费维权渠道,多地通过“服务软环境”提升消费体验。

文旅融合:小众目的地与深度体验成新宠

暑期文旅市场呈现“避暑+深度”双轮驱动。飞猪数据显示,乌鲁木齐、昆明、贵阳等避暑城市搜索量增长47%,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江西上饶等小众目的地增速超197%。年轻人热衷“反向旅游”,新疆赛里木湖跳伞、甘肃沙漠露营、内蒙古五湖穿越等新玩法涌现,带动周边酒店热度上涨476%。

“文旅+”模式创造消费新增量。苏州联动《王者荣耀》推出“东吴少年游”主题活动,将游戏角色融入园林实景,吸引年轻游客打卡;上海结合FISE极限运动嘉年华,打造“体育+潮流”消费场景;西安大唐不夜城通过“夜游+演艺+文创”组合,单日客流量突破20万人次。

政策与科技:双轮驱动消费创新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商务部等6部门统筹推动“购在中国”系列活动,在20多座城市落地300余场国际消费季活动;文化和旅游部发放超5.7亿元消费补贴,陕西、四川等地推出惠民卡券,直接降低消费门槛。

科技赋能消费场景升级。深圳依托科技创新优势举办“智慧之夏品牌展”,3D打印机器人、AI智能眼镜等黑科技产品吸引市民体验;美团旅行通过“车票+酒店+目的地交通”一键预订,行程规划效率提升60%;携程平台高铁游产品占比达45%,京津冀枢纽站点全面铺设“文旅候车空间”,将碎片时间转化为消费增量。

专家观点: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并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主任陈丽芬指出:“暑期消费热浪反映中国经济的活力韧性,其核心在于通过场景创新满足个性化需求。”她建议,未来需进一步推动“文化+科技+商业”深度融合,例如将XR技术应用于红色研学,用AI算法定制“多巴胺自驾”路线,让消费供给更精准匹配需求。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强调:“夜间旅游已从点状突破发展为系统化建设,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标志。”他预测,随着沉浸式演艺、光影秀等业态普及,夜经济有望在2025年贡献超15%的文旅收入。

在这场夏日消费盛宴中,中国正以创新为笔、需求为墨,书写着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的新篇章。从清凉家电的智能进化到夜经济的文化觉醒,从文旅融合的深度体验到科技赋能的智慧转型,一个更开放、多元、高质量的消费市场,正为经济增长注入持久动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环球视察网 » 聚起中国夏日消费热浪:多元场景激活经济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