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视察网

退役军人能否进军人候车区?多地车站回应引热议:优待政策需细化,尊崇之光应照亮“最可爱的人”归途

近日,一名退役军人在某高铁站候车时,因试图进入“军人依法优先”候车区被工作人员劝阻,双方就“退役军人是否享有该区域使用权”产生争议。这一事件经短视频平台传播后,迅速引发社会关注,相关话题#退役军人能否进军人候车区#登上热搜榜,网友围绕“优待政策边界”“退役军人身份认同”等展开激烈讨论。对此,全国多地铁路部门、退役军人事务局及法律专家作出回应,呼吁完善制度设计,让尊崇之光真正惠及每一位退役军人。

事件回溯:一场“优先权”引发争议

据涉事退役军人李先生描述,他在某高铁站候车时,看到标有“军人依法优先”的候车区环境宽松、座位充足,便持退役军人优待证前往休息。然而,工作人员以“该区域仅限现役军人使用”为由拒绝其进入,双方争执画面被路人拍摄并上传网络。

视频中,李先生质问:“我们当兵时保家卫国,退役后难道就不配享受一点优待?”工作人员则回应:“这是规定,我们只能执行。”这一对话刺痛了无数网友的神经,评论区迅速分化为两派:一方认为“退役军人曾为国家奉献,应享受同等优待”;另一方则坚持“政策需明确边界,避免资源滥用”。

政策现状:地方执行差异大,优待范围待统一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关于退役军人能否进入“军人依法优先”候车区的规定,全国尚未形成统一标准。

  • 支持方:部分地区已将退役军人纳入优先范围。例如,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2023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军人公共交通和文化旅游优待工作的通知》明确,退役军人可凭优待证在全省铁路车站享受“军人依法优先”服务,包括专用候车区、优先购票等。
  • 反对方:多数地区仍按《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执行,该条例规定“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凭有效证件享受优先购票、候车等优待”,未明确涵盖退役军人。某铁路局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我们严格执行上级规定,目前仅允许现役军人、消防救援人员进入专用候车区。”

法律专家指出,争议根源在于政策“模糊地带”。中国政法大学退役军人事务法治研究中心主任王教授分析:“现行法规对退役军人优待的表述多为‘鼓励’‘可以’,而非‘必须’,导致地方执行尺度不一,亟需通过立法或部门规章明确细则。”

社会呼声:优待不是“特权”,而是“补偿”与“激励”

事件背后,是公众对退役军人群体权益的高度关注。退役军人张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不需要特殊照顾,但希望社会能记住,当国家需要时,退役军人永远是‘召之即来’的预备队。”

网友“军魂永驻”的评论获得高赞:“给退役军人优先权,不是施舍,而是对他们青春与热血的补偿。一个国家如何对待退役军人,折射的是其对待‘奉献者’的态度。”

退役军人事务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已关注到相关讨论,并正在研究修订《退役军人保障法》配套政策,未来将推动各地在交通、医疗、文旅等领域细化优待措施,确保“应享尽享”。

结语:从“军人优先”到“退役军人同样优先”,一字之差的背后,是对一个群体尊严与价值的认可。当争议平息,我们更需思考:如何让优待政策从“纸面”落到“地面”,让每一位退役军人在归途与生活中,都能感受到“一次当兵,一生光荣”的温暖?这或许是对“最可爱的人”最好的致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环球视察网 » 退役军人能否进军人候车区?多地车站回应引热议:优待政策需细化,尊崇之光应照亮“最可爱的人”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