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主持人撒贝宁携妻子李白及一双儿女现身甘肃敦煌,以普通游客身份深度探访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世界文化遗产,引发网友对文化传承与家庭教育的热烈讨论。此次行程中,撒贝宁一家不仅以低调谦逊的态度感受千年丝路文明,更通过亲子互动传递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敬畏,成为公众眼中“行走的文化课”典范。
莫高窟里的“亲子课堂”:用故事点亮历史
在莫高窟特窟参观环节,撒贝宁化身“临时讲解员”,蹲下身与5岁的儿子平视,用生动语言讲述壁画中的九色鹿传说:“你看这只鹿,它为了救人宁愿牺牲自己,就像爸爸常说的,善良是最珍贵的品质。”妻子李白则抱着3岁的女儿,指着飞天壁画轻声哼唱敦煌古乐旋律,女儿睁大眼睛,小手不自觉地模仿起飞天的飘带姿态。
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透露,撒贝宁一家提前预约了专家导览,全程专注聆听,不时提问交流。“撒老师特别关注壁画保护技术,还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开闪光灯’,这种言传身教比书本教育更深刻。”导游小王感慨道。
鸣沙山上的“自然课”:在沙漠里学地理
次日,撒贝宁一家在鸣沙山体验滑沙、骑骆驼时,再次展现“教育巧思”。当儿子问起“沙子为什么会唱歌”时,撒贝宁从背包掏出准备好的小玻璃瓶,装满细沙摇晃示范:“这是颗粒摩擦的声音,就像沙漠在和我们说话!”随后,他引导孩子观察月牙泉的水位变化,结合敦煌气候资料讲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李白则用流利的中文与当地牧民交流,教孩子们用双语向商贩道谢。路过的游客拍下这一幕发至社交平台,配文“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在真实世界里感知美好”,迅速收获数十万点赞。
低调行程显诚意:拒绝特殊待遇,排队买票成亮点
与部分明星出行时的“清场式”参观不同,撒贝宁一家全程遵守景区规定,主动排队购票、佩戴口罩,甚至在游客密集区自发维持秩序。“他们像普通家庭一样和我们聊天,撒老师还帮一位老人调整相机参数拍照。”同队游客张女士回忆道。
敦煌市文旅局负责人表示,撒贝宁团队提前一周联系,仅提出“希望避开拍摄团队干扰”的请求,未要求任何特殊安排。“这种对文化遗产的尊重,比任何宣传都更有力量。”
文化寻根背后的家国情怀
作为混血家庭,撒贝宁夫妇始终注重孩子的文化认同。李白曾在采访中提到:“我们约定,每年至少带孩子回一次中国老家,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此次敦煌行恰逢中秋前夕,撒贝宁在社交平台晒出全家在月牙泉边吃月饼的照片,配文“月是故乡明,泉映中华情”,引发海外华人共鸣。
教育专家指出,撒贝宁一家的敦煌之旅,为公众提供了“沉浸式文化教育”的鲜活样本——通过实地探访、互动体验,让孩子在真实场景中理解历史、感受文明,这种教育方式值得更多家庭借鉴。
夕阳下,撒贝宁牵着孩子的手走向沙漠深处,背影与千年驼铃古道融为一体。这场没有聚光灯的文化之旅,或许正是对“传承”二字最生动的诠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撒贝宁一家敦煌行:文化寻根与亲子共学的暖心之旅